鍍鋅管在地下工程中的防銹注意事項
在地下工程中,管道不僅承擔著電纜、通信線纜或給排水的輸送與保護功能,還要面對潮濕、陰暗、長期缺乏空氣流通等苛刻環境鍍鋅管。鍍鋅管因其具備較好的防腐、防銹性能,成為常見的選擇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鍍鋅層并不是“萬能盔甲”,在地下復雜環境下仍有被腐蝕的風險。因此,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,必須采取一系列防銹措施,才能確保其長期安全穩定運行。
一、地下環境對鍍鋅管的挑戰
濕度大:地下空間常年潮濕,尤其是地下車庫、地鐵隧道、地下管廊,凝結水和滲漏水容易附著在管道表面,加快鋅層的消耗鍍鋅管。
土壤腐蝕性:直接埋地敷設時,土壤中的酸堿鹽成分、含水率都會影響鍍鋅層的耐久性鍍鋅管。部分地區地下水位高,電化學腐蝕更明顯。
空氣不流通:相較于地面,地下環境空氣封閉,水分難以蒸發,鋅層表面難以形成穩定的氧化膜,反而更容易生銹鍍鋅管。
溫差變化:地下工程常伴隨冷熱交替,溫差導致管道表面凝露反復,加速腐蝕過程鍍鋅管。
二、鍍鋅管的防銹要點
1. 選材環節
優選熱鍍鋅管:熱鍍鋅層厚度一般在 50~80μm,耐蝕性遠優于電鍍鋅管,尤其適合潮濕、腐蝕性強的地下環境鍍鋅管。
壁厚適中:壁厚不足的鍍鋅管,即使有鋅層保護,也容易因機械損傷或局部腐蝕失效鍍鋅管。
規范標準:應選擇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(如 GB/T 3091、GB/T 21345 等)的產品,確保鍍層質量鍍鋅管。
2. 表面防護
二次涂層保護:對于長期處于潮濕或酸堿性環境的鍍鋅管,可在外壁再做一層環氧涂料、防腐漆或瀝青涂層,起到雙重屏障作用鍍鋅管。
防腐膠帶纏繞:埋地部分可以采用聚乙烯防腐膠帶纏繞,避免土壤和水分直接接觸鍍鋅管。
焊口補鋅:在施工焊接或切割后,破壞了鍍層的部位必須涂刷冷鍍鋅漆或富鋅底漆,保證完整防護鍍鋅管。
3. 施工注意事項
避免直接埋地:若條件允許,應盡量采用套管或橋架敷設,避免鍍鋅管與土壤直接接觸鍍鋅管。
排水設計:地下管道應避免積水,合理布置坡度,確保冷凝水或滲水能及時排出鍍鋅管。
隔離措施:在與混凝土接觸的部位,可以增加墊層或套管,減少堿性物質對鋅層的侵蝕鍍鋅管。
4. 使用與維護
定期檢查:地下工程竣工后,應建立巡檢制度,重點關注接頭、焊口、彎頭等易腐蝕部位鍍鋅管。
防潮通風:若條件允許,地下管廊和機房應保持一定通風,降低濕度鍍鋅管。
及時補漆:發現鋅層脫落或出現點銹,應立即清理并補涂防腐漆,避免銹蝕擴散鍍鋅管。
三、常見誤區
認為鍍鋅管無需再做防護:事實上,在地下潮濕、酸堿環境下,單靠鍍鋅層難以保證 10 年以上壽命,二次防護必不可少鍍鋅管。
忽視施工破壞:切割、焊接時往往損壞鍍層,如果不做補鋅處理,腐蝕會從缺口開始蔓延鍍鋅管。
長期無維護:即便鍍鋅管初期防護到位,若后期不巡檢、不修補,也可能在幾年內出現銹蝕鍍鋅管。
四、總結
鍍鋅管在地下工程中使用廣泛,但環境濕度大、通風差、土壤腐蝕等因素都會削弱其防銹能力鍍鋅管。要想延長其使用壽命,必須做到:合理選材 → 完善的二次防護 → 規范施工 → 持續維護。只有形成完整的防銹體系,才能讓鍍鋅管在地下環境中真正發揮出“耐久、可靠”的作用,為工程安全保駕護航。